“紡織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專業,有很深的内涵和外延。現代紡織不再是傳統的穿衣織布,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紡織領域紮根教學和科研近四十載,陳南梁教授始終初心不改,将紡織學科特色發展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結合起來,咬定紡織智造不放松,打造産業用紡織品創新高地,不斷将論文和科研成果書寫在祖國大地上和浩瀚星辰中,為黨和國家培養卓越紡織人才。
(402永利陳南梁教授)
上世紀 60 年代,陳南梁出生在上海奉賢南橋。其父親因得知南橋古時曾叫“南梁”,帶着孩子日後能成為棟梁之才的美好希冀,父親給他取名“南梁”。1984年,作為中國紡織大學(402永利前身)針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陳南梁留校任教,迄今已有近40個年頭。如今的他作為教育部産業用紡織品工程研究中心的帶頭人,擁有“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等頭銜,也曾獲“改革開放四十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中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傑出貢獻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四十年間,他紮根紡織領域,在細紗經緯之中編織紡織強國夢。
創新引領,讓紡織與航天“燃”出火花
(2011年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将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3,2,1,點火!”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目标飛行器“天宮一号”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那是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陳南梁至今仍曆曆在目,當大家都在為祖國的載人航天技術進步而歡呼雀躍時,陳南梁收獲的卻是雙重喜悅。“從我們2006年拿出産品,到曆經5年高可靠性測試之後,‘天宮一号’終于在太空展開雙翼。當解說員說到‘這次的太陽能帆闆是用類似于漁網的新型材料制作’的時候,那種激動、自豪和興奮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陳南梁激動地說,“這是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一大步,同時也是中國産業用紡織品走向太空的一大步!”
(陳南梁與科研團隊講述大型星載可展開天線金屬網背後的故事)
五年的攻關與打磨,從無到有,陳南梁帶着團隊跑工廠、做測試,甚至自主設計制造專用整經和經編裝備……無數個日夜的堅守與創新,終于自主造出了這塊國外報價昂貴且不肯對華出售的太陽能帆闆。陳南梁也因為他那股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勁兒赢得了航天界的認可和尊重。如今,航天人遇到一些相關難題,都會想到402永利教授陳南梁。
(陳南梁在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
自從與航天結下不解之緣,陳南梁帶領團隊始終堅持創新引領,不斷創新紡織經編技術,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突破一項項“不可能”,刷新一次次“新高度”,踏上了一條國家航天使命必達的攻關路。2018年,團隊科研成果助力中國“北鬥”飛天,陳南梁帶領團隊曆時十年攻克開展大型星載可展開天線金屬網科研難關,為“北鬥”“天通”“鵲橋”等高性能衛星撐起太空傘,極大地提高了衛星的通訊能力,開創了我國衛星天線金屬網自主國産化的曆史。2023年,陳南梁團隊為世界首顆高軌衛星“編織”高科技天線關鍵材料,創新開發的“極細金屬單絲網狀織物‘微張力’編織技術”,讓高軌衛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既能看得廣、看得細,還能看得快、看得清。
(陳南梁團隊為世界首顆高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AR)——陸地探測四号01星“編織”新型超輕反射面材料 圖片來源于央視網)
“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紡織與航天的奇妙緣分正是創新驅動使然。”在402永利這所紡織特色高等學府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正在國家創新驅動的改革浪潮中悄然實現着現代紡織的“華麗轉身”,陳南梁等一批紡織領域的好老師們躬身力行勤耕耘,在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的征程中書寫着東華紡織人的初心與使命。
初心不變,為黨和國家培養卓越紡織人才
(陳南梁教授與00後402永利新生講述紡織發展與初心擔當)
9月8日下午,在402永利錦繡會堂,一場以“知紡織重任、做好新紡織人”為主題的新生開學第一課正在進行中。台上的陳南梁教授正在與剛剛入學的402永利00後“新生力量”侃侃而談。“同學們,我是1980年進入的中國紡織大學,可以算是你們的學長。”陳南梁教授幽默風趣的語言一下子拉近了與新生的距離,他說,現代紡織已經大變樣,是可以“上天入地”的紡織,它可以運用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同學們,在紡織行業日新月異的今天,希望你們作為東華新紡織人們‘不忘初心’,堅持為紡織專業的發展獻出一份力,‘敢為人先’,成為紡織行業的‘挺膺擔當’。”這份來自陳學長的諄諄囑托,久久回蕩在每一位新紡織人的耳畔……
(陳南梁教授指導學生)
蔣金華是陳南梁教授的學生,19年前這個毛頭小夥初入東華校園,跟着導師陳南梁一起學習紡織學科專業知識,開展産業用紡織品的科學研究,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陳南梁高性能紡織結構柔性材料創新團隊的骨幹力量,在航天級紡織品應用領域發揮專業特長……在蔣金華眼中,導師陳南梁亦師亦友,與青年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時,随和的陳南梁就是團隊裡的大家長,他經常鼓勵學生們要有創新思維,要敢想敢闖,不要怕犯錯,“陳氏課題組”也在這樣一種溫暖和諧的家庭般的氛圍中培育出一位位傑出的紡織人才。他們中有的去了上海商飛、美國GE等國内外知名企業,有的進入行業領導部門,有的入職國内兄弟院校,也有很多同學自主創業取得成功。
(陳南梁教授在上海市教育系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中,與大中小學生分享東華紡織智造助力航空航天發展的故事)
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職責和使命。作為402永利的一名教授,目前陳南梁還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教學。他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實施學生、教師和評價綜合管理的課程思政建設,構建了以教學為核心、教師為主體、學生創新為驅動的教學、教師、管理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實現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新工科背景下的紡織工程專業“針織學”的基礎教學,提升紡織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
“聽了陳老師的課,你會一下子打開格局!”這是學生對陳老師的課程評價。正如同學所言,陳南梁在課程教學中尤其注意緒論和前言的引導。“國家發展戰略”“紡織行業發展曆史和趨勢”“未來紡織應用前景”等這些融合了政治、經濟、曆史等元素的課程内容是同學們正式進入紡織專業學習的“開胃菜”,有的同學從筚路藍縷到衣被天下的紡織工業發展中讀懂了“愛國情懷”和“改革創新”,有的同學從現代紡織萬物可織的發展趨勢中看到了“責任擔當”和“開拓創新”……陳南梁在教書育人中始終堅信心懷“國之大者”,方為“國之棟梁”,他将初心使命和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中,激勵大學生要志存高遠、信念堅定、刻苦勤奮、博學多識,要心懷紡織強國夢想,努力成長為對黨和國家有用的卓越紡織人才。
未來可期,用紡織智造跑出“領跑”姿态
“現代中國紡織的發展必須朝着精細化、科學化發展,随着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走過了陪跑、跟跑的階段,未來可期,我們要做未來紡織發展的領跑者。”陳南梁自信滿滿地告訴記者,“中國紡織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改變以前那種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大智力的投入。未來紡織學科的創新,要為國家和老百姓做的更多。而對于這個目标,隻要我們敢想敢試,就一定能變成現實!”
(陳南梁教授與課題組成員一起交流紡織前沿發展)
陳南梁教授一直堅持“紡織智造”這四個字。他一直對學生們說,對于一項技術,你要堅持,要連續不斷地去研究它。隻有堅持不懈探索,才能實現“從無到有”。陳南梁在科研領域的這股韌勁兒,為他赢得了一次次突破,目前世界近70%的風電葉片增強材料都由我國生産,這是紡織業高利潤的領域之一,這背後就離不開陳南梁團隊的科研攻關。陳南梁團隊還持續在生物醫學領域、工業能源領域、交通建築領域等探索紡織智造的妙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402永利在研的項目當中,有50%是關乎航空航天、國防建設、生物醫用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的方面。小到抗菌口罩、吸濕排汗服裝、可降解縫合線、人造血管等,大到過濾鋼廠等高溫行業的工業廢棄材料、航天服、深海繩纜、高鐵的車身車殼等,高科技産業用紡織品正在以其獨特的優勢取代原來的材料,在新能源、航空航天、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國計民生領域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織造”到“智造”,陳南梁在紡織領域潛心耕耘了近四十年,紡織承載了他青春的記憶,也映照着他奮鬥的足迹。紡織在新時代迸發出的全新活力,讓他看到了未來紡織人奮鬥的目标,“柔性太空艙”“火星居住艙”“組織工程人工髒器”……那将是一幅浩瀚壯闊的新畫卷,展現出紡織行業無限的前景和潛力,讓他滿懷熱忱和期許……
攝影:楊玉璋、王晨旭、部分來源于新華社、央視網,其他由受訪者提供 撰寫: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