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11月19日)0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号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鬥導航衛星,此次發射标志着我國北鬥三号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本月早前即11月1日,我校科研成果助力我國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吉星”順利發射,為今天升空的 2顆北鬥衛星的按時、安全及成功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北鬥三号基本系統星座部署的如期構建作出了東華人的貢獻。
“吉星”是北鬥三号衛星導航系統的首顆GEO衛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距地面3.6萬公裡,也是北鬥三号衛星導航系統中功能最強、信号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我校陳南梁教授科研團隊自2008年開始與相關研究所攜手開展星載天線金屬網的科研攻關,十年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多次服務于“北鬥”、“天通”、“鵲橋”等高性能衛星大型可展開天線的在軌順利應用。此次團隊按照航天任務要求,開發了高精度大型可展開天線新型金屬網材料,在網格設計、剛柔性等方面上進行了新的調整,滿足了GEO衛星的應用要求,為該型号天線的研制做出了貢獻。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并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已在2000年底和2012年底分别建成北鬥一号和北鬥二号衛星導航系統,分别實現面向中國和亞太服務。正在建設之中的北鬥三号則面向全球服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鮮為人知的是,組網星研制前,投産了數顆試驗衛星,主要驗證工程的可實現性和正确性。根據工程規劃,試驗星中并無“吉星”。因此,相對于其它軌道衛星,“吉星”面臨着研制周期短、研制難度大的雙重困難,這就要求“吉星”研制團隊付出更多時間、精力去彌補無試驗星所帶來的缺失。
為确保任務的按時完成,我校研制團隊與航天五院空間天線技術研究所一起進行了科學的策劃與設計,針對設計任務重、投産周期短等一系列難題,研制團隊不斷創新設計、反複優化、處理生産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和難題,最終制備了滿足應用要求的反射面新型金屬網材料,按時交付裝配。
北鬥三号系統(圖片來源網絡)